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1336115312
课程名称:营养学 Nutrition In Sport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36, 学分:2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 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任意选修课
课程的目标和任务:营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是研究各类营养素与人体健康、运动能力的提高及疲劳恢复关系密切的学科,使学生在全面理解各类营养素的价值和不同人群对营养要求基础上,掌握营养学的理论和实际技能,并且学会对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并在营养食物选择、烹调等方面能够灵活应用,为调整我国人民膳食结构,改善人民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服务。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营养过剩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营养不良仍然是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提高人们的营养水平,纠正营养失调状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教师鼓励同学查阅相关的科技文献,及时的纠正认识上的误区,并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走出校园,为社会服务,走进居民小区进行营养知识科普宣传等活动,正确引导食物消费,优化膳食结构,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预防与营养有关的疾病发生作出一定的贡献。也可为运动员提供饮食参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及疲劳的消除,为学校体育与大众健康工作服务。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营养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前景;掌握“营养学”的概念和内容;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制订营养配菜的基本方法,将有利于拓宽毕业后的就业渠道。
(二)教学内容
1.1 绪论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营养学内容及任务。
难点:营养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营养素(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内源性自由基与抗氧化物质,运动营养与免疫,运动与膳食平衡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内容
2.1运动、营养与健康
2.1.1健康与体质的涵义及影响因素
2.1.2营养素与健康
2.1.3运动、营养与健康
2.2运动、营养与抗氧化
2.2.1氧自由基与抗氧化系统
2.2.2运动、自由基与抗氧化物质
2.3运动、营养与免疫
2.3.1营养素与免疫
2.3.2运动、营养与免疫
2.4运动与膳食平衡
2.4.1饮食习惯与健康
2.4.2运动与膳食平衡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及运动膳食平衡。
难点:营养的合理补充。
第三章 营养与健身运动(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健身运动与能量平衡的关系,熟悉健身运动的合理膳食营养。
(二)教学内容
3.1 健身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3.1.1跑步的营养特点
3.1.2操类项目的营养特点
3.1.3球类项目的营养特点
3.1.4游泳的营养特点
3.1.5冰雪项目的营养特点
3.1.6棋牌类项目的营养特点
3.2 健身运动与能量平衡
3.2.1基本原理
3.2.2健身运动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3.3 健身运动的合理膳食营养
3.3.1合理膳食营养
3.3.2健身运动与合理膳食营养
3.3.3健身运动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3.3.4健身运动与营养膳食平衡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健身运动与合理膳食要求的关系。
难点:健身运动与能量平衡。
第四章 不同健身人群的营养需求(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健身锻炼时的物质代谢变化,掌握不同健身人群的膳食均衡营养的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4.1儿童、青少年健身锻炼的营养
4.1.1儿童、青少年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要求
4.1.2儿童、青少年健身锻炼的物质代谢特点与营养
4.2孕期及哺乳期女子健身锻炼的营养
4.2.1孕期女子的物质代谢特点及健身锻炼的营养要求
4.2.2哺乳期女子的物质代谢特点及健身锻炼的营养要求
4.3老年人运动锻炼的营养
4.3.1老年人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要求
4.3.2老年人运动锻炼的物质代谢特点与营养
4.4减、控体重者运动锻炼的营养
4.4.1肥胖人群物质代谢特点
4.4.2快速减体重者运动锻炼的营养
4.4.3长期控体重者运动锻炼的营养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人群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要求。
难点:快速减体重的运动锻炼的营养。
第五章 体力活动、营养与常见慢性病(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营养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肥胖症之间的关系,掌握体力活动、营养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5.1体力活动、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5.1.1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5.1.2体力活动、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5.2体力活动、营养与糖尿病
5.2.1营养与糖尿病
5.2.2体力活动、营养与糖尿病
5.3体力活动、营养与骨质疏松
5.3.1营养与骨质疏松
5.3.2体力活动、营养与骨质疏松
5.4体力活动、营养与肥胖
5.4.1营养与肥胖
5.4.2体力活动、营养与肥胖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力活动、营养与慢性疾病的关系。
难点:体力活动、营养在防治慢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方法。
第六章 常见的运动营养补剂(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用运动营养补剂的使用方法及特殊运动营养补剂的使用原则。
(二)教学内容
6.1增强肌肉合成代谢和肌力的特殊运动营养补剂
6.1.1高生物活性的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最佳原料
6.1.2创造肌肉合成最佳激素环境的营养
6.2促进能量代谢的特殊运动营养
6.2.1补糖与运动能力
6.2.2肌酸补充与运动能力
6.2.3磷酸果糖与运动能力
6.2.4运动饮料补充与运动能力
6.3促进疲劳消除和体能恢复的特殊运动营养补剂
6.3.1抗氧化剂补充
6.3.2免疫增强剂补充
6.3.3促进机体内分泌平衡的特殊运动营养补剂
6.3.4重要的应用
6.3.5防治运动性贫血的营养
6.4减轻和控制体重的特殊运动营养补剂
6.4.1丙酮酸的补充
6.4.2 L-肉碱的补充
6.4.3膳食纤维的补充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特殊营养补剂在运动中的作用及使用原则。
难点:运动员的有关特殊营养补剂的使用方法。
第七章 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从事不同项目能量需求的基本特点,了解运动员能量需要的基本调查方法;掌握耐力性、力量性、灵敏和技巧性以及球类项目运动员训练的生理学特征和营养特点。
(二)教学内容
7.1运动员的能力需要量
7.2不同项群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7.2.1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7.2.2力量性项目运动员的营养需求特点
7.2.3灵敏、技巧性项目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7.2.4球类项目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7.3部分专项运动员营养需要的特点
7.3.1中长跑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7.3.2举重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7.3.3体操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7.3.4游泳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7.3.5冰雪项目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项群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难点: 不同项群运动员的营养补充的量和时间。
第八章 运动员比赛期的膳食营养(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竞技能力与膳食营养的关系;熟悉预防和推迟运动性疲劳的营养措施;掌握运动员赛前调整期的膳食营养原则和措施及加速体能恢复的膳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
8.1运动员赛前调整期的膳食营养
8.1.1竞技能力与膳食营养
8.1.2预防和推迟运动性疲劳发生的营养措施
8.1.3运动员过度训练与胃肠功能紊乱的膳食营养调理
8.1.4运动员赛前调整期的膳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8.2运动员比赛当日的膳食营养
8.2.1比赛当日的膳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8.2.2比赛当日赛前一餐的膳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8.2.3比赛前2~3小时的膳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8.2.4比赛前1小时及其以后的膳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8.2.5比赛途中的饮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8.3运动员赛后的膳食营养
8.3.1运动能力下降的营养学因素
8.3.2加速体能恢复的膳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导致肥胖的原因及如何通过饮食控制体重。
难点:减肥的预防及方法。
第九章 运动营养补充的误区与违禁药物(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运动营养补充的误区和违禁药物的危害。
(二)教学内容
9.1运动营养补充的误区
9.1.1强调特殊营养的补充,忽略基础营养的摄入
9.1.2强调宏量营养素的摄入,忽略微量营养素的供给
9.1.3强调蛋白质的补充,忽略糖类的摄入
9.1.4强调晚餐的丰盛,忽略早餐的多样性
9.1.5强调口渴补水,忽略补液的科学性
9.1.6强调了食物的品种,忽略食物的相克现象
9.2体育运动中的违禁药物
9.2.1违禁药物的分类
9.2.2刺激剂
9.2.3麻醉止痛剂
9.2.4蛋白同化制剂
9.2.5阻断剂
9.2.6利尿剂
9.2.7肽类激素、摹拟物以及类似物
9.2.8违禁手段
9.2.9受一定限制的药物
9.3国际奥委会和我国有关禁用兴奋剂的规定
9.3.1国际奥委会的规定
9.3.2国际单项协会的规定
9.3.3我国的规定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营养补充的合理性及营养素的搭配。
难点:违禁药物的分类及兴奋剂的规定。
第十章 运动员营养状况评定(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运动员营养状况的人体测量学评价内容;熟悉运动员营养状况的生化评定内容;掌握运动员膳食调查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0.1运动员膳食调查与评定
10.1.1运动员膳食调查的目的
10.1.2运动员膳食调查的方法
10.1.3运动员膳食结果评定
10.1.4运动员膳食紊乱方面的评定
10.2运动员营养状况的人体测量学评价
10.2.1目的
10.2.2常用指标和测量方法
10.2.3运动员体格测试的评价
10.3运动员营养状况的生物化学评价
10.3.1目的
10.3.2运动员脂肪状况评定
10.3.3运动员蛋白质状况评定
10.3.4运动员维生素状况评定
10.3.5运动员矿物质状况评定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动员膳食调查与评定及人体测量学评价。
难点:运动员生物学评定。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及体育保健学等一些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掌握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营养功用,热能的供给标准及影响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针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运动项目特点,了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需要和营养补充,为预防与营养有关的疾病发生作出一定的贡献。也为运动员提供饮食参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及疲劳的消除,为学校体育与大众健康工作服务。
八、教学时数分配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6 学分:2
章次 |
各章标题名称 |
讲授 学时 |
实验 学时 |
实践 学时 |
讨论、习题课 等学时 |
第一章 |
绪论 |
2 |
|
|
|
第二章 |
营养素 |
4 |
|
|
|
第三章 |
热能 |
4 |
|
|
|
第四章 |
各营养素之间的关系 |
4 |
|
|
|
第五章 |
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的构成 |
4 |
|
|
|
第六章 |
运动员营养 |
4 |
|
|
|
第七章 |
儿童、老人与特殊环境的营养 |
4 |
|
|
|
第八章 |
营养与肥胖 |
2 |
|
|
|
第九章 |
营养与疾病 |
4 |
|
|
|
第十章 |
营养康复 |
4 |
|
|
|
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运动营养学》,张钧 张藴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07月第1版。
(二)参考书:
1.《食品营养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2.《临床营养学》,蔡威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3.《营养学》,高言诚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08月第1版。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实验 多媒体教学
教学条件要求:教材符合大纲要求,教材体系科学、系统、严谨、先进,适合教学使用;有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料,使用率高;在课程教学规范方面,制订了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过程实施与管理细则;大纲、进度、教案、习题、教学课件齐全。多媒体教学设备良好。
十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根据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四年制教学计划规定本门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记载。课程最终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占80%和平时成绩占20%综合评定(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讨论、考勤),期末考试理论部分内容采用闭卷考试。
十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作业要求
每章讲授完成后,认真完成相关的复习思考题。
(2)课外学术要求
课外应坚持阅读、收集运动营养学等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学期结束前将读书笔记交任课教师检查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