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简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
2.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
3.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项目训练和竞赛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定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二)能力结构
1.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裁判、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2.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
4.毕业生需具备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素质结构
1.毕业生需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完美的人格。
2.具有扎实的体育理论功底,打造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素质。
3.在体育领域内,需有体育行业眼光、知觉能力和思维方式,具有较好的专业智能,能了解相关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4.具有拼搏进取精神,团队协作意识,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展技能实践工作。
三、主干学科
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四、核心课程
体育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网球。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学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体育保健、运动心理学等系列实验。
六、学制与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本专业学生至少应修满175学分方可毕业。
七、授予学位
修满规定的学分,符合《黄淮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简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发展需要,具备系统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健身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
2.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
3.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熟悉大众体育健身咨询指导、体质测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掌握体育经济的基本理论,熟悉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和体育市场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二)能力结构
1.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2.具备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能力。
3.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4.具有从事大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咨询指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结构
1.毕业生需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2.具备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开展大众健身指导与运行的毅力。
3.在社会体育领域内,需有较好的专业智能,能了解相关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4.具有顽强拼搏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展技能实践工作。
三、主干学科
体育学、公共管理
四、核心课程
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管理、社区体育指导、运动处方、体育社会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体操、乒乓球、网球。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康复等实验系列。
六、学制与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本专业学生至少应修满175学分方可毕业。
七、授予学位
修满规定的学分,符合《黄淮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